1. 冷庫制冷系統(tǒng)管道的設計,應根據其工作壓力、工作溫度、輸送制冷劑的特性等工藝條件,并結合周圍的環(huán)境和各種荷載條件進行。
2. 冷庫制冷系統(tǒng)管道的設計壓力應根據其采用的制冷劑及其工作狀況按冷庫制冷系統(tǒng)管道設計壓力選擇表確定.
注:
①高壓側:指自制冷壓縮機排氣口經冷凝器、貯液器到節(jié)流裝置的入口這一段制冷管道;
②低壓側:指自系統(tǒng)節(jié)流裝置出口。經蒸發(fā)器到制冷壓縮機吸入口這一段制冷管道,雙極壓縮制冷裝置的中間冷卻器的中壓部分亦屬于低壓側;
3. 冷庫制冷系統(tǒng)管道的設計溫度,可根據庫制冷系統(tǒng)管道的設計溫度選擇表分別按高、低壓側設計溫度選取。
4. 冷庫制冷系統(tǒng)低壓側管道的最低工作溫度,可依據冷庫不同冷間冷加工工藝的不同,按表《冷庫不同冷間制冷系統(tǒng)(低壓側)管道的最低工作溫度所示確定其管道最低工作溫度?!?/span>
5. 冷庫不同冷間制冷系統(tǒng)(低壓側)管道的最低工作溫度表
當冷庫制冷系統(tǒng)管道按本標準第6.5.2條~第6.5.4條的技術條件進行設計時,對無縫管管道材料的選用應符合《冷庫制冷系統(tǒng)高壓側及低壓側管道材料選用表》規(guī)定
6. 冷庫制冷系統(tǒng)高壓側及低壓側管道材料選用表
7. 制冷管道管徑的選擇應按其允許壓力降和允許制冷劑的流速綜合考慮確定。制冷回氣管允許的壓力降相當于制冷劑飽和溫度降低1℃;而制冷排氣管允許的壓力降,則相當于制冷劑飽和溫度升高0.5℃。
8. 制冷管道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8.1壓側制冷管道的直線段超過100m,高壓側制冷管道直線段超過50m,應設置一處管道補償裝置,并應在管道的適當位置,設置導向支架和滑動支、吊架。
8.2制冷管道穿過建筑物的墻體(除防火墻外)、樓板、屋面時,應加套管,套管與管道間的空隙應密封但制冷壓縮機的排氣管道與套管間的間隙不應密封。低壓側管道套管的直徑應大于管道隔熱層的外徑,并不得影響管道的熱位移。套管應超出墻面、樓板、屋面50mm。管道穿過屋面時應設防雨罩。
8.3霜用的熱氣管,應從制冷壓縮機排氣管除油裝置以后引出,并應在其起端裝設截止閥和壓力表,熱氣融霜壓力不得超過0.8MPa(表壓)。
8.4在設計制冷系統(tǒng)管道時,應考慮能從任何一個設備中將制冷劑抽走。
8.5制冷系統(tǒng)管道的布置,對其供液管應避免形成氣袋,回氣管應避免形成液囊。
8.6水平布置的制冷系統(tǒng)的回氣管外徑大于108mm時,其變徑元件應先用偏心異徑管接頭,并應保證管道底部平齊。
8.7制冷系統(tǒng)管道的走向及坡度,對使用氨制冷劑的制冷系統(tǒng),應方便制冷劑與冷凍油分離;對使用氫氟烴及其混合物為制冷劑的制冷系統(tǒng),應方便系統(tǒng)的回油。
8.8對于跨越廠區(qū)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上不得裝設閥門、金屬波紋管補償器和法蘭、螺紋接頭等管道組成件,其路面以上距管道的凈空高度不應小于4.5m。
9. 冷管道所用的彎頭、異徑管接頭、三通、管帽等管件應采用工廠制作件,其設計條件應與其連接管道的設計條件相同,其壁厚也應與其連接的管道相同。熱變加工的彎頭,其最小彎曲半徑應為管子外徑的3.5倍,冷彎加工的彎頭,其最小彎曲半徑應為管子外徑的4倍。
10. 制冷系統(tǒng)中所用的閥門、儀表及測控元件都應選用與其使用的制冷劑相適應的專用元器件。
11. 與制冷管道直接接觸的支吊架零部件,其材料應按管道設計溫度選用。
12. 水平制冷管道支吊架的最大間距,應依據制冷管道強度和剛度的計算結果確定,并取兩者中的較小值作為其支吊架的間距。
13. 當按剛度條件計算管道允許跨距時,由管道自重產生的彎曲撓度不應超過管道跨距的0.0025。